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王颖 2022/5/15 9:55:48
耕地是农业的基础,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只有坚守18亿亩耕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才能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里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

耕地是农业的基础,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只有坚守18亿亩耕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才能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里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所谓高标准农田建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系列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水利、机耕道路、防护林网等过程建设,将土地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将“粮田”变“良田”。


23.jpg

 

与普通农田相比,高标准农田的“高”体现在四方面。

 

第一个“高”是农田质量高。高标准农田的特点是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这也是高标准农田的突出优势。

 

第二个“高”是产出能力高。《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按此推算,高标准农田亩产量要在1000斤以上。据农业农村部评估,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一般提升1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在严重气象灾害年份,高标准农田的粮食产能稳定性水平要明显高于普通农田。


第三个“高”是抗灾能力高。高标准农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和农田土壤质量提升。其中,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农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科技措施以及其他工程。通过完善农田沟渠、道路、堰塘、机井等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农田旱能浇、涝能排,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最基本的内容。

 

第四个“高”是资源利用效率高。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土壤肥沃,水利设施完善,且适宜机械操作,能够节水、节肥、节药、节人工,再加上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能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在加快

 

集中连片统一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通过改造,原本泥泞的田间小路变成硬化路;保护性耕作、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应用,粮食产量大幅提升……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改变。


毫无疑问,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首次提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概念。2005年,高标准农田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此后的每一年,高标准农田都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11年,国家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安排农田建设补助资金,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离不开给力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在中央财政的大力度补贴下,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自2011年以来,以每年不低于8000万亩的速度在增长。


24.jpg

 

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867亿元,支持建设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2021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1007.82亿元,较上年增加140亿元,增长16.2%,支持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

 

截至2021年,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06亿亩。

 

2021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明确提出了“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进一步加码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多渠道增加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

 

为确保到今年年底之前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全国各地都在加快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步伐。


25.jpg

 

作为粮食大省,河南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0亿斤以上。2022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将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标准化体系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756万亩,确保粮食产量1300亿斤以上。

 

山东省将新建高标准农田64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任务167万亩,预计到今年年底建成650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以县(市、区)为单位平均计算,亩均投入财政资金不少于1950元。

 

安徽省将新建高标准农田510万亩,并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产粮大县为重点,优先安排在大中型灌区范围内,并突出支持脱贫地区、革命老区、皖北地区的导向。

 

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

 

今年春耕时节,全国各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处可见高标准农田的施工现场。

 

多台挖掘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进行田间道路的开挖、回填、平整以及边坡整理;工人们在田间地头支模、浇注混凝土,忙着砌田坎、挖排水沟,一条条灌排渠道和耕作便道雏形初显,一块块“田成块、渠相通、路相连”的连片高标准农田很快就建成了。

 

田成块、渠相通、路相连,只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要求。高标准农田除了要建设和维护农田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提升耕地质量,即提升耕地地力,构建健康土壤,实现高标准农田的旱涝保收和高产稳产。

 

《规划》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提出明确要求,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根据《规划》要求,各省市也出台了更细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田块整治)、土(土壤改良)、水(灌溉与排水)、路(田间道路)、林(农田防护和生态环保)、电(农田输配电)、技(科技服务)、管(管理利用)8个方面的具体化要求,推进高标准农田标准化体系建设。

 

以河南省为例,317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明确要求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质量、数量和生态并举,“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达到旱能浇、涝能排和宜机化的基本要求。


 

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应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提升高标准农田生态功能。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一般不超过8%,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主要工程使用年限一般不宜低于15年,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合格率应达到100%,灌溉设计保证率不应低于75%,节水灌溉率应达到100%,宜机化率不应低于90%,作物生产能力应大于前三年平均水平,其中平原区年亩均粮食产能应大于1000kg

 

今年刚刚发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以下简称《通则》),则属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国家标准,是接下来统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现农田建设项目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依据。

 

《通则》将建设内容明确分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农田地力提升工程两大板块,并在修订设施建设指标的同时,着重补充完善了地力提升相关指标,强调高标准农田的“内外同修”。此外,《通则》还将全国分为七个区域,分区域制定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农田地力标准参考值,充分强调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因地制宜;分省明确高标准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标,充分凸显高标准农田建设目的,力争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有关高标准农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了政府加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心。再加之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也将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有利于聚集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利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