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高原特色农业破茧蝶变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农资与市场 2020/9/14 10:44:35
玉溪市已经形成以作物为导向的优势产业生产基地,如以华宁、新平、元江和易门为主的柑橘生产基地,以通海、澄江、江川、华宁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产业集群式发展,还带动了采后加工业、销售、冷链物流及专业营销体系等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促进了玉溪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玉溪市还培育出通海蔬菜、玉溪市花卉、新平和华宁柑橘、红塔区小香葱等一批区域性公共品牌产品,培育的“褚橙”更是蜚声国内市场。人均耕地0.75亩

玉溪.jpg

玉溪市已经形成以作物为导向的优势产业生产基地,如以华宁、新平、元江和易门为主的柑橘生产基地,以通海、澄江、江川、华宁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

产业集群式发展,还带动了采后加工业、销售、冷链物流及专业营销体系等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促进了玉溪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玉溪市还培育出通海蔬菜、玉溪市花卉、新平和华宁柑橘、红塔区小香葱等一批区域性公共品牌产品,培育的“褚橙”更是蜚声国内市场。

人均耕地0.75亩,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

玉溪市人均仅拥有0.75亩耕地,但是却在这几年形成了粮食、油料、烟草、蔬菜、水果、花卉、生物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

种植结构复杂,优势区域形成

玉溪市种植结构很是复杂,种植农作物的种类非常丰富。

据2019年云南省统计局数据,2018年玉溪市粮食播种面积166.65万亩,总产量达63万吨,其中稻谷27.45万亩,小麦21.3万亩,玉米85.5万亩,豆类16.2万亩,薯类7.65万亩。粮食依然占据着第一的位置,而且随着科技和生产水平的大幅提升,玉溪市粮食产量稳中有升,产量持续稳定在60万吨,且单产大幅提高。

2018年玉溪市蔬菜种植面积146.1万亩,包括白菜、甘蓝、根茎、瓜菜、葱蒜、豆、茄果等,形成以通海、澄江、江川、华宁为核心的蔬菜基地,并建成110万亩外销型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了“冬春销全国,夏秋销沿海,全年有出口”的格局。

在水果方面,近年来“褚橙”的成功,带动了玉溪市水果产业迅猛发展,2018年玉溪市水果在园面积累计达92.2万亩,产值40.8亿元,水果资源丰富,各种水果呈现全面多元发展态势,包括柑橘、芒果、香蕉、荔枝、火龙果、青枣、梨、桃、李子、柿子等。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华宁、新平、元江和易门为主的柑橘生产基地;以元江和新平为主的芒果、香蕉、荔枝、火龙果、青枣等热带水果生产基地;以红塔区、江川区、通海、澄江、峨山、易门和华宁为主的优质梨、桃、李子等温带水果生产基地;以红塔区为主的鲜食葡萄生产基地,以华宁和红塔区为主的柿子基地。

此外,烟草、油料、花卉、中药材也都优质高效发展。烟草依然是玉溪市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18年玉溪市烤烟种植面积59.55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加,2018年全市油料播种面积24万亩,以种植油菜为主;花卉是玉溪市精细高效农业的典型代表,2018年全市花卉种植8.1万亩,综合产值26亿元;中药材更是从无到有,主要发展芦荟、三七、除虫菊、重楼、白芨等品种,2018年玉溪市种植中药材6.8万亩,产值达4亿元。

提升管理技术,优化种植结构

近年来玉溪市通过无病毒种苗定植、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批新技术的集成与推广,优势区域栽培水平显著提高,水果、蔬菜等产量、品质水平大幅提升。

此外,为了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玉溪市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以柑橘为例,优质甜橙、脐橙和沃柑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特早熟温州蜜柑种植面积占25%,早熟温州蜜柑占30%,冰糖橙占30%,沃柑、茂谷柑占15%。

合理的品种结构,避免了大量单一品种产品上市造成低价。如玉溪特早熟温州蜜柑和兴津早熟温州蜜柑主要品种有宫本、大浦、大分、日南1号等,特早熟蜜柑7月上旬就可零星上市,7月下旬和8月大量成熟上市,填补了国内7—8月无鲜食柑橘成熟上市的空白。今年7月特早熟柑橘开市以来,华宁县柑橘销售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农户在品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7月价格一直保持平稳,均价比去年同期每公斤增加1.5元。

玉溪市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柑橘提前或延长上市时间,有利于抢占市场空档。新平县种植的冰糖橙可在10月中旬上市,是国内冰糖橙成熟最早的区域;在低海拔区域种植的沃柑,可于当年11月中旬上市,是全国最早熟产区;而在中高海拔区域种植,沃柑上市时间可延长到次年5月下旬,为全国最晚熟区域。

此外,玉溪市还不断引进新品种,如2019年共引进7个水果新品种,其中4个水果新品种的示范面积达1200多亩。

提升农产品品质,培育农产品品牌

玉溪市农产品在市场上畅销,与近年来玉溪市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强培育农产品品牌密切相关。现代农业已进入品牌时代,品牌就是信誉、就是信用、就是市场号召力。

只有不断地提升农产品品质,生产出安全、健康、好吃的农产品,擦亮玉溪市品牌,才能解决农产品价值与市场价格倒挂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销售的困局,让更多的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

目前,玉溪市已经培育出通海蔬菜、玉溪市花卉、新平和华宁柑橘、红塔区小香葱等一批区域性公共品牌产品,成为具有玉溪市特色、高品质、有口碑、响当当的农业“金字招牌”。以新平县打造“云冠”(即“褚橙”)柑橘品牌为例。“褚橙”一个品牌带动了新平柑橘产业的发展。“褚橙”营销的成功,优质高价产品的畅销,使当地崛起了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基地。而且近年来,“褚橙”柑橘基地还延伸到市外,柑橘种植面积达2.35万亩。

截至2020年6月底,玉溪市已成功培育云南名牌农产品27个、云南省著名商标25个。

搭建交易平台,打通销售环节

品质、信息、流通渠道在农产品销售中至关重要,只有高品质的产品、透明的信息、畅通的物流才能实现优质优价。

其中,销售流通环节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玉溪市积极搭建城乡农产品交易平台,农产品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新型流通业态逐步形成。

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共建成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77个,包括农(集)贸市场(含农产品交易市场)200个、专业市场77个,农业方面逐步形成通海县、澄江县以蔬菜交易为主;新平县以畜禽、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为主;江川区以高原水产品交易为主;华宁县以柑橘交易为主;易门县以食用菌交易为主;元江县以热带水果交易为主的县域特色农产品聚散发展格局。

市场聚集人气、信息,农产品经纪人助力流通,使玉溪市农产品一路走俏。如通海县金山蔬菜批发市场位于通海县城边缘,依托两条过境公路,背靠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常年有大白菜、蒜苗、花椰菜、芹菜、莴苣、甘蓝等叶、茎类蔬菜销售。每天进入市场交易蔬菜的车辆1000余辆,常年活跃着2000多人的农民经纪人队伍日均交易量超过700多吨,这里不仅是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同时也是信息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

蔬菜常年优势产区,产业链全面发展

自1998年玉溪市大规模发展蔬菜产业以来,历经22年培育和发展,玉溪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百万亩以上,已经成为国内有名的蔬菜之乡,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生产基地,是常年蔬菜优势产区。

2019年玉溪市蔬菜面积133.76万亩,产值60.6亿元,其中大春种植面积37.5万亩,小春种植面积82.6万亩。目前,蔬菜种植面积和产值在玉溪市种植业中居第一,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核心支柱产业。

玉溪市种植蔬菜主要以通海、澄江、江川、华宁为核心,种植品类包括叶菜类、白菜类、甘蓝类、根茎类、瓜菜类、葱蒜类、豆类、茄果类、水生菜类等。以通海为例,每年主栽品种上万亩的有30个左右,千亩以上的有60多个。

2018年通海蔬菜播种面积34.53万亩(含复种),总产量134.2万吨,产值19.83亿元,品种主要为白菜、结球甘蓝、莴笋、花椰菜、菜豆等,带动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产值达8.6亿元,就业1.6万人。

病虫害抗性突出,农药竞争激烈

玉溪市蔬菜区复种指数非常高,在通海夏天50—60天一茬,冬天也就90天就可以收获一茬蔬菜,再加上累年的粗放管理,造成蔬菜病虫害的抗性日益增加,如小菜蛾抗性,有相关从业者表示“若有防治小菜蛾的新化合物出现,第一战场一定是云南,一定是在通海”;再如白菜根肿病,与其他蔬菜区相比发生也更加明显。

玉溪市蔬菜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使用比例大致分割为40%、35%、20%,杀虫剂、杀菌剂竞争最为激烈,生物农药占比非常少。

此外,玉溪市也是云南设施蔬菜主要区域,设施蔬菜霜霉疫病、土传病害、小菜蛾等发生严重,这些病虫害治理有些年份甚至能占总农药投入的40%左右,通常采用化学农药防治。

目前蔬菜区大部分的农药市场份额以进口农药和国内大企业为主,如先正达金雷、亮盾,杜邦增威赢绿,陶氏的艾绿氏等。进口农药市场占有率达四分之一左右,本土企业仍然比例较大。

外企的优势在于产品品质和服务。近年来,随着国企的转变思路,国产农药品质不断提升,服务也更加专业化,在价格优势的基础之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成了国企的主要竞争点。

河北冠农农化匠心泽农营销总监步夫同表示,在云南他们也重点关注蔬菜,优质的产品+服务围绕作物赢得了很多忠实的客户。

近年来,蔬菜的植保正由“见虫打虫、见病治病”向提前预防转变。使用农药也朝着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玉溪市也正着力推广发展绿色防控技术,如杀虫灯、性诱剂、黄板诱杀等。

通海县安誉诚技术人员下乡指导菜农

土壤问题突出,改良类产品成热门

大多数蔬菜种植区域已经持续几十年,每年三四茬的蔬菜种植,复种指数极高,土壤几乎没有得到休耕,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掠夺式利用土地营养,土壤面临着盐渍化、酸化等理化性质变化,有机质流失、肥力下降,以及有害微生物基数增大等问题。

玉溪市安誉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中安表示:“通海县周边一些原来非常好的高经济价值的蔬菜区域,土壤也出现了明显的恶化。”

这些问题会影响蔬菜对养分的吸收,导致植株枯萎烂根,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一般菜农会加大肥料使用,或重新选择种植区域。随着自上而下对于土壤健康的重视,种植户对土壤改良修复类产品的认知加深,施肥更加科学化,也开始使用各种的土壤改良产品。企业业务员表示:“在玉溪市,菜农逐渐对土壤重视。在当地,利用烤烟残渣生产的有机肥料,价格便宜,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近几年,我们重点就是关注土壤改良,采用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腐植酸、黄腐酸等特肥,配合中微量元素、杀菌剂等,制定了相关土壤改良修复方案。使用这些方案的会员客户的地块土壤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谭中安表示。

而通海县经销商林平,也重点关注土壤健康,他表示,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制定不同的土壤改良方案,能够很好地避免重茬障碍。

那成本会增加多少呢?这是菜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他们使用的关键因素。

对此,谭中安表示:“其实增加的成本并不是很多,我们制定的土壤改良方案也是包含营养的,每亩每茬400—500元。关键在于,土壤问题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所以修复改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一般菜农都是急于看到效果。而土壤改良效果慢、不明显,一般需要连续使用两茬才能看到一些效果。”

产业向集约化、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玉溪市蔬菜种植未来将继续朝着集约化、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种植端,提升种植管理技术,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保障了蔬菜种植、销售环节的标准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以通海县为例,在当地多为小户种植,但他们按照“龙头企业+绿色食品基地+标准+农户”模式,企业与合作社通过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对菜农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种植技术、统一供应种苗、统一定级包装、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等将生产标准逐一落实,走出了一条“软规模化”蔬菜产业发展。软规模化的优势在于每户种一两亩蔬菜,船小好调头,应对市场变化和抗市场风险能力也较强。

此外,玉溪市还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绿色防控、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推进机械化生产,提升基地专业化生产能力和水平,从而提升品质。

在销售环节,拓宽销路,构建全国销售网络,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现代物流,促进脱水菜、蔬菜汁等多元化精深食品加工发展,推动蔬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目前,玉溪市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蔬菜销售的市场网络,依托此网络,让玉溪市蔬菜销往广州、上海、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全国13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东南亚国家、中东、美国等地区。玉溪市还不断拓宽销售市场,继续扩大与京东、淘宝等大型知名电商平台及专业平台合作,扩大优质农产品营销渠道。此外,冷链物流以及深加工也都在着力发展中。

花卉示范带动高效农业,提档升级迫在眉睫

近几年,玉溪市花卉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8万亩以上,2019年玉溪市花卉园艺种植面积8.2万亩,花卉综合总产值33亿元,其中鲜切花面积达3.94万亩,产值19.62亿元。形成了以红塔区、通海县和江川区为核心的花卉产业主产区。

种植的花卉品种有玫瑰、百合、康乃馨、洋桔梗、非洲菊、大花惠兰、国兰、盆花月季、盆花菊花等60多个品种。药用花卉主要有灯盏花、金银花;工业用花主要有除虫菊;食用花卉主要有茉莉花、食用玫瑰。

花卉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并出口俄罗斯、日本、澳洲、韩国、东盟、欧盟等。

花卉产业的发展也为玉溪市设施农业、高效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示范带动作用。

收入可观,优质优价更加明显

总体来说,种植花卉不只是浪漫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以玫瑰鲜切花为例,一般每亩种植7500株左右,每株3—4头花,普通农户每株2—3头,也就是说一般花农每个周期可以收获2万支左右。按照往年的均价,每个周期花农至少可以收入1万元左右,收入非常可观。

种植玫瑰,投入并不是很高,就是管理颇为麻烦。玫瑰夏天40天左右一个周期,每10天一次肥料,每次120元左右,480—500元/周期。玫瑰病虫害防治1000元左右,主要虫害是红蜘蛛、白粉虱等,主要病害是白粉病、霜霉病等。比如,红蜘蛛防治每10天左右一次, 一次60元左右,每个周期240元左右;白粉病7—8天一次,每个周期500元左右。

“一般花农的收入已经可以了,投入积极性也相对较高。但是要想获得更好的收益,提升品质是重点。以鲜切花为例,从C级到A级,价格几何倍数的增长。”谭中凯表示。

近几年,花卉价格分化和优质优价也更加明显。以昆明国际花卉交易拍卖中心8月14-31日单头玫瑰花价格为例,最高价比均价就高出了数倍,8月21日最高价8.6元/枝,是当日均价2.03元/枝的4倍多。

然而,传统大水大肥重药不仅影响到花卉品质提升,而且影响土壤健康,使得很多老产区的土壤已经难以维持花卉的生产,这也是近几年云南花卉开始向昆明以外区域扩张的主要原因。

因此,改变传统管理方式,重视土壤健康,减肥减药提升品质是未来的方向所在。

经济下行销售低迷,彻底暴露产业链缺失

春节前后11月至来年3月历来是花卉销售的黄金季,涵盖了双十一、圣诞、元旦、春节、情人节、三八节等重点节日,这段时间的销售收入几乎占花企和花农全年的一半,大部分花农或企业都会为这段关键的销量和价格高点准备大量的花卉产品。

但今年受疫情影响,花卉终端市场消费锐减,产品销售基本停止,导致花卉量价齐跌,损失惨重。据报道此次新冠疫情,不仅导致云南20亿支鲜花卖不出去,而且卖出去连成本都不够,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左右。

七夕的到来给鲜花销售带来了一丝希望。8月17日开始进入七夕备货时间,鲜切花行情持续上涨,总体购买力持续提升。8月20日昆明国际花卉交易拍卖中心拍卖交易总量约为762万枝左右,比8月1日拍卖交易总量约为375万枝左右,足足高了一倍。21日之后单头玫瑰价格开始有所下滑,主要是因为距离七夕节时间较短,供货量大幅减少,行情开始下跌,总体购买力下降。

但是上半年的影响是深远的,产业链缺失也暴露得十分彻底。

“其实去年花卉市场玫瑰均价比2018年每支降低了3分钱,已经有行情不好的苗头。但是大家都预测今年种植面积依然会增加不少。然而疫情以来,销售高峰期间,销售基本停滞,有花无市,花农损失非常大。加上整体大环境不好,鲜切花这种精神消费是非必要的消费,到目前为止销售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我们的一些会员客户已经挖掉了一些鲜花,改种蔬菜。”谭中凯表示。

之所以影响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产业链不完善,缺乏相应的仓储物流和营销体系等下游产业支撑。当交通运输受阻以后,导致大量的鲜花连省外都很难运出去。

此外,品种结构不合理,云南整体以鲜切、盆栽等观赏花卉为主,食用和保健用的花卉品种不多,而且对应的深加工严重不足。

因此,未来要不断拓展花卉的用途,大力发展食用类花卉产业,带动鲜花加工业的发挥,不断优化花卉产业结构;不断强化花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比如上游的花卉配方专用肥、生物药剂等,以及下游的仓储物流、旅游等,以此带动整个花卉产业的换挡升级和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