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智”显身手

作者:石榴云/今日新疆 2024/8/14 14:38:47
智慧化、数字化、科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已日益成为昌吉回族自治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今日新疆》记者 龚利 / 文  春争日,夏争时,“三夏”一刻不等人。  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的田间地头,昔日烈日炙烤下农人挥汗如雨的景象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植保无人机、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虫情监测分析系统等智慧农

        智慧化、数字化、科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已日益成为昌吉回族自治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今日新疆》记者 龚利 / 文

  春争日,夏争时,“三夏”一刻不等人。

  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的田间地头,昔日烈日炙烤下农人挥汗如雨的景象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植保无人机、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虫情监测分析系统等智慧农业设备,正在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农业作业。

工作人员操作植保无人机在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晚熟加工番茄地进行飞防作业。梁宏涛/摄

  2023年,昌吉州建成高标准农田480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62%;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300万亩,占高标准农田比重61%;种植业机械化水平高达98.4%,处全疆领先水平。从“人扛牛拉”到“机器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汗水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智慧化、数字化、科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已日益成为昌吉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手机成了“新农具” 坐在家里就能顾田

  看着屏幕、点点手机就能把600亩地的农活干了。这事,就发生在玛纳斯县包家店镇种植户杨红义身上。

  “坐在家里就能查看棉田的生长状况,以前200亩地至少要雇2个人,现在600亩地我和媳妇两个人就够了。”杨红义说,“看着选项,点击一下,3秒内便可启动电动阀门,让水肥迅速顺着滴灌带流入棉花根部,阀门开关还能根据需水量智能调节。”

工作人员在玛纳斯县国家数字农业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数字农业控制中心,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棉花生长情况。李雄心/摄

  为杨红义分忧解难的,是一款名叫“慧凤收”的智慧农业手机APP。通过分布在田间地头的农业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获取苗情、墒情、温度等信息,形成图像反馈给用户。农户只需打开手机,登录账号,气象数据、土壤湿度、苗情长势、虫害监测等情况都能一键获取,是该继续灌溉、还是施肥喷药?也能立刻得到相应的指导。

  “7月正是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建议在你的棉花地里喷些缩节胺,可以有效控制棉花的株型,减少无效枝条的生长。”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农艺师张宝帅正在给玛纳斯县包家店镇的棉花种植户提出建议。

  “你看,这块地上有些红色的斑斑点点,就是有虫害发生的意思。”张宝帅打开平板上的“数智农田”APP,正在给种植户进行专业讲解。“现在这类智慧农业APP功能非常强大,不管是我们技术人员还是种植户,打开手机就能了解棉花的生长情况,帮助我们更科学管理农田,提高棉花的产量与质量。”张宝帅说。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数据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农资”,手机也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农具”。过去,农民干农活“面朝黄土背朝天”,不仅十分辛苦效率还很低。如今,这番景象已悄然转变,取而代之的是“人在家中坐,农活一点儿不耽误”的惬意农耕生活。

“黑科技”让种田效率大幅提升

  当农民坐在家中,谁在田间干活?

  装药、起飞、喷洒……在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乐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棉田里,一架架载有农药、肥料的无人机,从地面垂直起飞到田地上空,按照设置好的路线进行棉花喷肥作业。

  “今年的夏季比较炎热,眼下棉花作物正值花铃期,一旦出现持续高温,智慧农场的植保无人机就会开始对棉花进行叶面肥喷施,以提高棉花的抗逆性。”玛纳斯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吕晓庆说。

  田地里的“黑科技”,除了天上飞的“大飞机”,还有农业灌溉的“智慧心脏”——智慧电动球阀。通过精准调控水流量与灌溉时间,可以实现作物用水按需分配,让农田管理更加高效。

  “现在主要安装的是由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智慧电动球阀,通过测算,安装后农田亩均能节水30立方米左右,全面推广使用后,玛纳斯全县100万亩耕地可实现节水约3000万立方米。而且现在阀门、球阀的开关调节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乐升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周永鹏说。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随着科技发展,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实现了水资源和肥料的最佳配置,可为农作物量身打造专属“食谱”,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环保水平。

  “农户下单后,我们会在他的田里安装配套的农业物联网监测设备,这样农户在家中就可通过手机APP远程遥控,一键施肥,减少每次加肥、手动开关阀门过程,省时又省力。”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刘林林说:“目前,心连心智能水肥一体化施肥系统已在玛纳斯县安装600多套,昌吉州安装1000多套,全疆覆盖耕地面积达50多万亩。”

  为了培养更多适应数字农业发展的“新农人”,玛纳斯县建成数字农业实训基地,通过“理论+观摩+实操”等方式,为种植户进行远程水肥控制、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内容的培训。

  “我已经参加过两次培训了,受益匪浅。现在是数字农业时代,农民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玛纳斯县包家店镇皇宫村农民何平山说。

“智慧大脑” 帮助农户实现“云”上种地

  走进玛纳斯县数字农业示范基地的智慧农场管理中心,可以看到一个长3.5米、宽2米的数字大屏,屏幕上展现着1.2万亩示范农田的生产全貌。“这里的每一片地块都有专属的数字编码和详细信息,包括田块面积、种植作物、病虫害风险、农机运行轨迹等信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吕晓庆说。

  2023年,玛纳斯县建成占地40万亩全疆最大的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吕晓庆介绍,玛纳斯县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立的天空地一体化农田动态监测管理应用体系,用众多传感器和智能装备搭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精准农情监测系统,集卫星遥感监测、水肥一体、农情监测、玛纳斯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和手机APP等为一体,提供集灌溉信息、种植监测信息、环境监测信息、气象风险预警于一体的综合决策地图,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实现了农业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这套智能终端如同“智慧大脑”,精准把控农业生产耕、种、管、收等各个环节,让“云”种地从科幻故事的情节日渐成为新农人务农的现实。

  经测算,经过数字农业提升改造后,一人可完成2000亩地的浇水、施肥、打药等管理,可实现节水10%至20%、节肥5%至15%,每亩可增产20公斤,按籽棉收购价每公斤7.8元计算,每亩可增收156元,预计每亩可节本增效196元。

  如今,在玛纳斯县,小麦、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基础数据资源采集和汇聚体系基本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农田动态监测管理应用体系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今年,玛纳斯县计划新建数字农业示范田20万亩以上。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本质要求,就是向耕地和科技要产能。”玛纳斯县委常委樊卫强说,“我们充分依托现有的数字力量,让老百姓享受到省工省地省肥的积极增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