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米大面积倒伏、雌雄穗发育异常也与盲目扩大种植密度有关
今年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出现的秃尖、缺粒等结实不良、苗期大面积倒伏和雌雄穗发育异常,与盲目扩大种植密度也有很大关系。
殊不知,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管理水平、生产目的等影响。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高密度种植是一种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很多种企都在大力宣传品种的高密度,殊不知,高密度种植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区域、土壤和气候条件。合理的密度才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
关于密度的设置,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玉米产量环境往往是种植密度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换言之,任何一个特定地区的玉米适宜密度,取决于该地区的生态条件和管理水平(产量环境);高密度意味着高风险,高产创建(超过1000kg/亩)上,采用的密度一般高达5500株/亩以上,但其对管理水平和生态条件的要求也非常高。鉴此认为,充分考虑所采用品种本身在抗倒伏性和结实性等重要性状、耐密性强弱的同时,应根据具体玉米地块的产量环境,采用适宜密度的低限,切忌盲目增加密度,如此,才可能在获得高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规避减产减收风险。综合多年试验研究与生产调研结果,以东华北春玉米中晚熟区为例,目前适应不同产量环境的安全生产密度推荐为:550-650 kg/亩的产量环境下,种植密度不超过3500株/亩;650-750 kg/亩的产量环境下,种植密度不超过4000株/亩;750-850 kg/亩的产量环境下,种植密度不超过4500株/亩;850-1000 kg/亩的产量环境下,种植密度不超过5000株/亩(南北学苑 马兴林)。
确定品种种植密度应把握以下原则:
1.根据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 植株高大,叶片数多且平展,群体透光性差的平展型品种,种植密度宜稀。植株较矮,叶片上冲,株型紧凑,群体通风透光好的紧凑型品种,适宜密植。不同株型品种的合理密植范围如下。
(1)平展型品种一般应控制在每亩3000~3800株。
(2)半紧凑型品种一般为每亩3500~4000株。
(3)紧凑型品种一般为每亩4000~5500株。
种植经验:生育期长的品种宜稀、生育期短的品种宜密;平展型品种宜稀、紧凑型品种宜密,高秆品种宜稀、矮秆品种宜密;茎秆松软品种宜稀、茎秆坚硬品种宜密,大穗型品种宜稀、小穗型品种宜密。
2.根据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确定种植密度 土壤肥沃、施肥量多时,可适当密植:土壤肥力较低、施肥量少、种植过密会导致植株营养不良,空秆率高,植株早衰,结实性差,产量降低。因此,应掌握“肥地宜密,薄地宜稀”的原则。
3.根据灌溉条件确定种植密度 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密度增大后,需水量增多。灌溉条件好的地区,可适当密植;干旱和灌溉条件差的地区,种植密度宜稀。因此,应掌握“旱地宜稀,水浇地宜密”的原则。
4.根据当地气候和土质条件确定种植密度 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种植密度宜大;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的地区,种植密度宜小。玉米根系发达,消耗氧气较多,透水透气性较好的沙壤土比黏土种植的密度稍大一点,每亩种植株数可增加300~500株。
综合来讲,高密度种植需要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肥力和适宜的酸碱度;有充足的水源供应,以确保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适合高密度种植的品种;最重要的是相应配套管理措施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