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N”,老农场焕发新活力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0月27日,在高密市东北乡的青农湾田园综合体(下简称青农湾),孩子们正齐声背诵《礼记·大学》中的一段,这是他们正在进行研学活动。
孩子们正齐声背诵。
青农湾的前身是国营胶河农场四分厂,2021年,王利和她的团队对原胶河农场的建筑群进行了改造。
“现在这里有72间房,占地10多亩,加上已经种好的土地,总占地接近500亩。”王利说,“青农湾这个名字可是有讲究的,它代表着青年、农业和南泥湾精神。”
王利团队围绕“农业+N”的模式,在青农湾打造了各种特色场馆,如相似教学馆、知青大院、红色工创馆和忆苦大食堂等等。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农业魅力,还能学习历史知识。
青农湾田园综合体门口。
农业+研学,在体验中学习历史
“‘农业+N’重点就是学习。”王利特别强调,“我们以教育为主,而不是单纯地参观。”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做学生研学和党建学习。今年到现在,他们已接待了196个团队,总计13760人。
为了让人们实地体验农业生产,青农湾在实践基地种了红麻、棉花、芝麻等当地比较少见的作物。在红色工创馆参观完胶合农场的历史之后,学生们可以到田里去学习农业知识,体验当年老前辈们用什么工具、怎么工作等。
“现在很多小朋友都不认识这些农作物,甚至棉花刚开花的时候,还有80后来问我种的是什么花。”王利说,“小朋友来研学,我们就可以通过实例讲解,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农业+作坊,在家中就能赚“外快”
为了帮助当地居家妇女实现就业,青农湾特地打造了一个叫朱砂小院的地方,给她们提供一个就业机会。青农湾去朱砂产地购入原材料,回来后由这些妇女进行加工,最后统一进行销售。
“有些妇女不能外出工作,要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经过培训,她们学会之后可以拿回家去做,不耽误农活。”王利说,“今年,我们培训了8期,共400多名妇女。”
参与培训的妇女们反馈,干得慢的一天能赚到100多元,干得快的甚至能达到300元。“没事在家串串珠子,也不累,上个月我拿到了5000元呢。”沙口子村村民杜剑萍笑着说。
农业+销售,农产品在农场获得畅销
在青农湾内,还有个“供销社”商店,按照以前供销社的布局,里面摆满了各种商品。“由‘供销社’启发,我们在青农湾设置了‘农业+销售’板块。”王利说,该板块主要帮助附近村民在网上和社区销售小米、蜜桃、萝卜等农产品,现已覆盖周围20多个村庄,帮助村民们拓宽了销售渠道。以毛家屋子村的小米为例,今年就成功销售了49万斤。
商店按照以前供销社的布局,里面摆满了各种商品。
“有时候,我们也会对村民的农产品进行简单地加工,比如把玉米磨成面,再和豆面掺在一起,做成杂粮面卖,这样也能提高农民的收入。”王利说。
“今年,青农湾帮我把蜜桃卖到了每斤5元,而收购市场上的平均价格是3元,我三亩地多赚了3万多元。”平安庄村栾群掰着手指头说。
王利说:“现在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势头很猛,很多乡村都在尝试用各种创新方式来打造自己的品牌,比如网红营销、互动体验、文创等。接下来,我们打算在‘农业+民宿’‘农业+产业’等方面进行发展,为乡村振兴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 辑:薛程程
来 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