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玉米“三虫”加重发生,杀虫剂市场有哪些新动向?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于平平 2022/8/14 9:55:24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达6.2亿亩,2021年达到6.5亿亩,种植面积稳步增加。而伴随着种植面积的增长,近年,玉米病虫害也呈现多发、重发趋势,特别是虫害,“三虫”防控形势严峻。 7月中旬至8月底,我国夏玉米将相继迎来病虫害的高发期,那么,相较去年,今年的病虫害发生形势有什么新的变化?杀虫剂产品市场又有哪些新的动向? 虫害发生面积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达6.2亿亩,2021年达到6.5亿亩,种植面积稳步增加。而伴随着种植面积的增长,近年,玉米病虫害也呈现多发、重发趋势,特别是虫害,“三虫”防控形势严峻。


11-1.png

 

7月中旬至8月底,我国夏玉米将相继迎来病虫害的高发期,那么,相较去年,今年的病虫害发生形势有什么新的变化?杀虫剂产品市场又有哪些新的动向?

 

虫害发生面积6.9亿亩次,“虫口夺粮”依旧严峻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依据玉米病虫源基数、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和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2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9.9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6.9亿亩次,病害发生3.0亿亩次。草地贪夜蛾、粘虫等迁飞性害虫和南方锈病等流行性病害重发态势明显,对玉米生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其中虫害上,草地贪夜蛾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发生区域涉及除西北西部和东北中北部外的大部玉米种植区,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代次多、程度重,江淮、黄淮、西北、华北地区中等发生。

 

玉米螟全国发生面积2.6亿亩次,其中,一代发生9300万亩,东北大部中等发生;二代发生9600万亩,东北和西南局部中等发生;三代发生6700万亩,黄淮海夏玉米区偏重发生。

 

二、三代粘虫在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局部将出现集中危害,全国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

 

三、四代棉铃虫在黄淮海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9000万亩次。

 

地下害虫在黄淮大部、东北局部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蚜虫在东北、西北和黄淮海大部地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6500万亩。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总体偏轻发生,局部出现集中为害田块,全国发生面积800万亩。蓟马、叶螨、双斑萤叶甲等在部分地区有一定危害。


11-2.png

 

北方春玉米区重点防控粘虫、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地下害虫、大斑病、茎腐病、玉米线虫矮化病、灰斑病、北方炭疽病。

 

黄淮海夏玉米区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粘虫、桃蛀螟、玉米蚜虫、二点委夜蛾、蓟马。西南及南方丘陵玉米区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西北玉米区重点防控地下害虫、玉米蚜虫、叶螨、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

 

可见,今年玉米“虫口夺粮”任务依旧严峻,“三虫”仍是防治攻坚重点所在。而连年高发的虫害也持续拉动玉米杀虫剂市场升温,需求持续增长。

 

双酰胺类杀虫剂发展潜力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玉米田常见的害虫有169种,分布普遍,其中为害较重的常发性害虫有近20种,如玉米螟、玉米蚜、草地贪夜蛾、粘虫、小地老虎、棉铃虫、蛴螬等;偶发性害虫有140多种,如蝗虫、蓟马、叶蝉、金针虫等。在玉米害虫中,灰飞虱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的传毒媒介,玉米蚜、棉蚜、禾谷缢管蚜是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媒介。

 

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粘虫是三大重点防治害虫,也是近年农药厂商登记的热点所在。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202277日,玉米用杀虫剂登记有481个,单剂365个、混剂116个。其中以玉米螟登记的农药产品数量最多,有187个;蛴螬第二,有77个;蚜虫第三,有65个。地下害虫中灰飞虱56个、金针虫33个、地老虎27个、蝼蛄19个、二点委夜蛾8个、蓟马6个、甜菜夜蛾2个。


11-3.png

 

单剂登记数量最多的为噻虫嗪,有83个登记产品;其次为苏云金杆菌,有77个;随后为辛硫磷68个,氟虫腈31个,吡虫啉36个,杀虫双17个,乙酰甲胺磷13个,氯虫苯甲酰胺12个,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各10个,球孢白僵菌8个,氯苯虫酰胺3个,四氯虫酰胺1个。

 

登记的混剂中,福·克登记产品数量最多,有32个,占所有混剂登记数量的28%;近80%的混剂组合为含克百威、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等4种有效成分的复配剂。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面向玉米作物方案的杀虫剂发展趋势多关注防效、抗性、环境风险,老产品依然是目前的市场主力。新产品换代频次较低,以噻虫嗪、吡虫啉为代表的新烟碱类,以辛硫磷、乙酰甲胺磷为代表的有机磷类依然占据主流地位。

 

除此之外,这几年,以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为代表的双酰胺类产品凭借其高效、广谱、见效较快、持效期较长等优秀的产品性能,在玉米鳞翅目害虫防治领域已经构建了很强的市场地位,快速成为玉米杀虫剂市场继新烟碱类之后的登记新热门,登记不断拓展,市场持续扩大。

 

在玉米用的双酰胺类杀虫剂中,截至202277日,氯虫苯甲酰胺登记产品数量最多,有12个(单剂5个,混剂7个);其次是氟苯虫酰胺,有3个;四氯虫酰胺和溴氰虫酰胺各1个。

 

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对象有玉米螟、粘虫、小地老虎、草地贪夜蛾,登记企业有先正达、科迪华、诺普信、陕西标正、广西田园、上海悦联;氟苯虫酰胺防治对象为玉米螟,登记企业是日本农药株式会社和江苏龙灯;溴氰虫酰胺剂型都为种子处理悬浮剂,登记企业为先正达,主要用于玉米的种子包衣和拌种,防治对象有二点委夜蛾、小地老虎、甜菜夜蛾、粘虫、蓟马,蛴螬。

 

而四氯虫酰胺是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自主创制的一种含吡啶基吡唑的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酰胺类杀虫剂,2014年上市,具有与氯虫苯甲酰胺类似的化学结构,相同的作用机理和药效,对鳞翅目害虫有高活性,在玉米上主要防治玉米螟。

 

当前,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在玉米鳞翅目害虫防治上,混配制剂被不断开发。氯虫苯甲酰胺现在主要和噻虫嗪、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混配,氯虫苯甲酰胺主要跟杀虫单混配,溴氰虫酰胺主要和噻虫嗪混配。

 

除了不断开发混配制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在玉米种子处理上的应用也在被持续挖掘,这些新应用场景都将进一步释放双酰胺类产品在玉米杀虫剂市场的增长潜能,这类产品也将继续成为国内农药企业在玉米杀虫剂登记新的战略布局点。


11-4.png

 

生物农药成杀虫剂登记大趋势

 

近几年,玉米用药市场尤其是杀虫剂市场的另一个新趋势就是随着百草枯、灭多威等农药品种退出玉米使用农药登记,符合绿色发展方向的生物农药登记产品快速扩展。

 

这种趋势在玉米杀虫剂产品毒性登记数据上有着直观的体现。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高毒产品61个,占比12.7%,低毒产品341个,微毒产品28个,中等毒产品75个。

 

在玉米虫害特别是“三虫”防治上新增了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苏云金杆菌G033A、草地贪夜蛾性诱剂等多种高效低毒和微毒的生物农药,且登记了无毒的松毛虫、赤眼蜂昆虫天敌产品,也说明了近几年我国玉米上登记农药产品的毒性趋势是日益向着毒性更低、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77日,苏云金杆菌登记在玉米上的产品有77个,已成为玉米杀虫剂第二大单剂产品,上升势头迅猛;同时,在农林领域应用需求较高的害虫生物防治的杀虫真菌—球孢白僵菌这几年在玉米虫害防治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登记产品有8个,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登记产品有2个。

 

球孢白僵菌对多种鳞翅目幼虫都有防效,特别是对玉米螟幼虫防效更高,它主要依靠分生孢子寄生在玉米螟幼虫体内造成玉米螟幼虫死亡。它用于封垛,垛内平均寄生率可达70%,最高可达98%以上,用于田间投放颗粒剂防治效果可达85%90%

 

球孢白僵菌目前主要用于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登记企业主要有山东惠民中联、吉林八达、重庆聚立信等。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球孢白僵菌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在2020年全球球孢白僵菌市场规模达到4.8亿元,预计未来球孢白僵菌行业仍呈现增长态势,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0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为15.8%

 

可以预见,球孢白僵菌作为天然、无害的防治害虫的生物制剂,在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球孢白僵菌应用需求持续攀升。这也意味着,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球孢白僵菌应用需求也将持续攀升,前景广阔。

 

玉米用药市场高效、低毒农药正逐步替代高毒、高残留及有风险农药,活性高且安全的生物农药未来将会日益受到登记企业的青睐,以苏云金杆菌为代表的生物农药在玉米虫害防治登记上的空间还很大,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