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肥倒逼高效肥发展,新型肥料迎来快速增长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王颖 2021/10/5 13:33:42
谁都没有想到,肥料行业在疫情过后的第二年,迎来了报复性涨价。 2021年的肥料价格,可以说是一路高歌,氮、磷、钾肥料全线上涨,其涨幅之大、范围之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尿素价格一度超过3000元/吨,相较于往年价格上涨近1000元/吨,达到历史新高。钾肥价格更是涨幅惊人,国内氯化钾价格在国内供应减少、库存降到历史低位的背景下,最高超过4200元/吨,达到10年新高。磷肥更不用说

谁都没有想到,肥料行业在疫情过后的第二年,迎来了报复性涨价。

 

2021年的肥料价格,可以说是一路高歌,氮、磷、钾肥料全线上涨,其涨幅之大、范围之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尿素价格一度超过3000/吨,相较于往年价格上涨近1000/吨,达到历史新高。钾肥价格更是涨幅惊人,国内氯化钾价格在国内供应减少、库存降到历史低位的背景下,最高超过4200/吨,达到10年新高。磷肥更不用说,由于需要交付的订单待发量充足,到了8月下旬价格还相对坚挺。

 

虽然从8月初开始,尿素、钾肥价格已经开始下跌,但200300/吨的降价幅度,相较于那1000/吨的涨幅,远远不够,肥料价格依旧高位运行。

 

化肥价格普涨的原因有原料成本的支撑,有国际肥价的拉动,也有供应紧张的推动。目前,这些助涨的因素尚在,且部分因素还有加剧趋势。随着秋季用肥旺季的来临,肥料价格高位运行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化肥涨价倒逼用肥结构发生变化

 

化肥价格居高不下,对整个肥料产业链都产生了影响:除了原料企业赚钱了,复合肥企业、经销商和种植户都被折磨得苦不堪言。

 

对于复合肥企业来说,单质肥价格过高,严重挤压了复合肥的利润空间;对于经销商而言,上游涨价,下游不买账,终端渠道全面承压。

 

即使有经销商和零售商按出厂价销售,一袋肥料的价格也增加了几十上百元,涨价幅度远远超过粮价涨幅,农户根本接受不了,只能少用或者不用化肥。甚至都有经销商开始劝说农户不要用尿素了。

 

但肥料消费毕竟是“刚需”,减少了肥料的用量,只能在肥料的利用率上下功夫。随着大化肥价格的不断攀升,大化肥搭配特肥产品的用肥方案越来越得到经销商及农户的认可。农户的用肥习惯正在从依赖大化肥、轻视新型肥料到现在主动选择新型肥料的方向转变。

 

所以,在今年秋季肥市场来临之际,农户除了关注化肥价格以外,一些适合不同作物、不同栽培方式的有针对性的新产品、新技术也成了农户关注的重点。

 

企业方面也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推出更有差异化的优势产品。

 

今年秋季,心连心集团以聚焦腐植酸、提高产品适应性为前提,推出了腐植酸+系列高端产品;中盐安徽红四方在原有肥料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含微生物代谢物、新型聚天门冬氨酸类、聚谷氨酸类肥料产品;金正大重点布局以药肥、肥料增效剂、生物刺激素等为代表的“小、新、特”产品;天脊集团则是推出了“霄冠”系列硝酸磷钾肥等等。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企业不断推出新品也是无奈之举。今年化肥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得利润空间降到了低位, 现有肥料产品对经销商没有吸引力,企业只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一方面是缓解原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从“性价比”到“质价比”,肥料消费趋于理性

 

肥料涨价虽然有千种理由,但决定权还是在消费者手中。

 

据终端反馈,因为复合肥价格上涨,经作区部分用户已经开始放弃使用复合肥,选择价格差不多的水溶肥、菌肥等功能性肥料,导致高价复合肥有价无市;因为二铵价格高涨,使得复合肥有了机会,农户认为从成本上看,复合肥比较合适。

 

农户这一轮“消费升级”的表现,既是应对高价肥的权宜之计,也是实现高效绿色农业的长久之策。

 

这一轮的消费升级,不能简单等同价格的升级或性能的提升。“质价比”才是这轮消费升级的核心要义。

 

所谓“质价比”,是指在具备基本相同的功能(性能)的基础上,质量与价格的比值。相对“性价比”而言,这一概念更加强调质量,是一个综合因素相互比较的结果,不能单独从某一种因素进行比较。

 

“质价比”的产生,是在技术不断进步,同类产品间性能(功能)的差异越来越小,产品性能趋同性更加显著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当市场上不同品牌的某种产品之间能够提供基本相同的性能(功能)时,那么所提供性能(功能)的质量就成了区分产品间优劣的决定性因素。

在肥料企业弱化同质化产品竞争,争相推出新品的当下,在新型肥料都开始“内卷”,谁的产品真正具有功能性,谁的产品能真正解决农业种植中的痛点问题,谁的产品更具质价比,谁就能受到市场的认可。

 

当下的肥料消费已经从最初的追求性价比,到如今的追求品质。无论是大田肥料还是经作肥料,都需要增效创新,都需要有利于土壤健康、养分高效利用和农作物品质提升。这也是许多企业和经销商调整产品结构的原因。

 

目前,上游原料供应紧张的态势还在持续,高价肥还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在高价肥影响下,农户用肥积极性受到影响,用肥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也在倒逼农资企业开始寻求高质价比的产品和服务,对冲肥料涨价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调结构中赢得市场机遇,推动肥料行业更有底气地朝着高效化、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