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1400万亩大“柿”场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于平平 2024/1/21 10:00:54
深秋到了,柿子红了。 柿子是最具秋季特色的时令水果,自带“秋日限定”的标签,一抹橙红惊艳了千年的岁月光阴。每当一年的繁华落尽,柿子那抹亮眼而温暖的红,总是围绕着村庄,摇曳在房前屋后,把田间山头晕染。举目望去,一簇簇柿子就像一盏盏小红灯笼,将萧瑟的深秋点亮。 柿子晶莹多汁,有的脆甜,有的软糯。在国人的眼中,“柿”与“事”同音,是“柿柿如意”“好柿发生”“好柿当头”“喜柿多多”“万

深秋到了,柿子红了。

 

柿子是最具秋季特色的时令水果,自带“秋日限定”的标签,一抹橙红惊艳了千年的岁月光阴。每当一年的繁华落尽,柿子那抹亮眼而温暖的红,总是围绕着村庄,摇曳在房前屋后,把田间山头晕染。举目望去,一簇簇柿子就像一盏盏小红灯笼,将萧瑟的深秋点亮。

 

柿子晶莹多汁,有的脆甜,有的软糯。在国人的眼中,“柿”与“事”同音,是“柿柿如意”“好柿发生”“好柿当头”“喜柿多多”“万柿如意”美好寓意的象征。所以,柿子也堪称是最中国风的水果。

 

目前一枚小小的柿子已不再局限于水果的范畴,已经从“当季水果”到“网红口味”, 从柿子、柿饼到柿子蛋糕再到高频地出现在奶茶、咖啡、甜品中,可谓“红”爆出圈。


13-1.jpg

 

面积、产量第一,中国“柿”不可挡

 

相比苹果、橘子等大众热门水果,柿子是原产于中国的“土著”。

 

柿属于柿树科柿子属植物,耐旱、耐贫瘠。在我国已有三千余年栽培历史,在成书的《礼记·内则》中,就曾有“枣栗榛柿,瓜桃李梅”的记载,是我国的特产果树之一,也是我国最普遍栽培的一种果树树种。

 

一般柿子会在2月上旬至4月中下旬萌芽,5月初开花,6月进入幼果期,8—10月果实成熟期,11月就进入落叶休眠期,12月至翌年1月为越冬休眠期。柿果、柿蒂、柿霜、柿漆、柿花、柿叶、柿树皮及柿树根均可作为药用,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深受农户的喜爱和消费者的青睐,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由于柿树适应性强,寿命长,所以在我国除了北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等寒冷的地区外,大部分省区都有种植。从产量上看,广西、河北、河南、陕西为柿四大主产区,产量约占全国的六成。

 

根据世界上对于柿果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完全甜柿、完全涩柿、不完全涩柿和不完全甜柿。而中国原产的品种,均为涩柿,又分为完全涩柿和不完全涩柿。数量上,中国种植柿子的品种有1000多个,久负盛名的有河南渑池的牛心柿、陕西泾阳的鸡心黄柿、陕西富平的尖柿、陕西临潼的火晶柿,还有山东青岛的金瓶柿、恭城月柿,个个皮薄肉厚、果大汁甜,不仅品质优良,产量也高,是目前市面上最为畅销和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良品种。按照生态,柿子北方型和南方型;按照用途,柿子又分为脆食、软食、制饼和兼用。

 

作为柿树的原产国,我国也是世界上柿树栽培面积大和柿果产量高的国家。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的数据,中国的柿子种植面积、柿子年产量,都居于世界第一位。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400万亩以上,约占世界种植总面积的90%;年产量在30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总量的75%。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全国柿子产量达 386 万吨。


13-2.jpg

 

最大产地“柿”南方,广西是第一大产区

 

印象中,柿子更像是北方水果,北方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一带,是我国柿子种植的集中地,但实际上柿子的最大产地却在南方。

 

南方的水果大省广西是我国柿子的第一大产地。据广西统计局数据,2022年广西柿子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产量达到142 万吨,位居全国第一。这也意味着全国每3个柿子里,就有1个来自广西,而恭城月柿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7℃,年平均降水量1437毫米,年均无霜期319天,为恭城月柿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恭城月柿又称水柿,栽培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栽种品种有水柿、金柿、青柿和牛心柿。其中水柿色泽橙红、果大汁多,皮薄味甜,肉厚脆嫩,系柿类最好的品种,被誉为“中华名果”,恭城也享有“中国月柿之乡”的称号, 2015年恭城月柿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7年恭城月柿栽培系统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3-3.jpg

 

据桂林市官方数据,2022年恭城全县月柿种植面积近22万亩,产量78万吨,2023年产量预计突破80万吨,年综合产值超过63亿元,带动6万劳动力就业。当地还引进了次郎、太秋、富有、阳丰、花御所、晚御所等多个品种的甜柿。目前恭城已逐渐形成以月柿种植为核心,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旅游于一体的柿子产业链,脆柿、红柿、柿饼等加工产品及柿子醋、柿子酒、柿子汁等系列产品远销日本、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及欧盟国家。

 

市场热度逐年递增,种植“柿”景广阔

 

柿子的市场热在逐年递增,不断破圈。这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柿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市场需求量在逐年上升。此外,柿子还可以加工成柿饼、柿子酱、柿子酒等多种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尤其是这几年季节限定的概念由“喜茶”“奈雪”等新式茶饮品牌带火后,柿子秋日限定的特色也在进一步被挖掘释放,使得越来越多的新消费品牌围绕柿子开发新产品。普通的柿子也逐渐成了“网红口味”,各式奶茶、咖啡、甜品中都有了它的身影,市场热度不断上升。

 

同时,柿子的市场价格也一直比较稳定,平均地头收购价都在1元/斤以上,而且种植成本也相对较低。柿子树的栽培技术相对简单,无需大量投入,只需适量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就可以。所以,相比于其他农作物,柿子树的种植成本更低,风险更小。而且柿子树的生长期长,产量高,一次投入,多年受益,是农户非常理想的致富果树。

 

安道麦辉丰(上海)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桂北区域经理董桂明透露,像恭城月柿亩产量5000斤以上,管理好的话能达到10000斤以上,地头平均收购价1.3—1.5元/斤,像新品种太秋甜柿的地头价更是能达到10元/斤以上,如果再加工成柿饼,价格也都在15元/斤以上。农户种植柿子回报率较高,一般在20%—30%,农户亩收益都在7000元以上,盈利前景可观,种植前景广阔。

 

在种植方式上,国内的柿子主产区散户依旧是主流,但是以陕西富平、广西恭城为代表的前沿产区已经逐步走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例如,在恭城“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非常盛行,摆脱了以前单打独斗的小农户模式,实现了从果苗、技术和资金等全方位帮助农户。

 

1400万亩蕴藏农资大“柿”场

 

不同于几十万亩的小宗果品,在种植规模上,柿子也绝对称得上是“大宗作物”,其1400万亩的种植面积背后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农资市场容量。

 

董桂明表示,柿树需氮肥和钾肥较大,基肥要施2次,一般施于秋季或早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主要进行3次,早熟品种在7月上中旬追肥1次,晚熟品种在6—7月追肥1次,9月再追肥1次,以尿素、复混肥为主,一棵柿树的需肥量在2斤左右,每亩的成本500元左右。农药使用上,柿树整个生育期要打药8次,每亩的成本1500元左右,所以,柿树整体每年每亩的农资成本2000元左右。

 

而要说柿子1400万亩的背后到底蕴藏着多大的农资市场容量,暂时无法给出具体的数字,但可以肯定,在1400万亩的种植面积下,市场容量绝对值得聚焦和深挖。目前,以云天化、金正大、康朴、新洋丰、英国欧麦思、红牛等为代表的肥料企业,以先正达、巴斯夫、安道麦、诺普信、西大华特、海利尔、美邦、上海沪联、四川国光、四川新朝阳为代表的农药企业在恭城、富平等柿子主产区都有着很好的市场占比。

 

在董桂明看来,柿子绝对是一个值得企业深度聚焦的特色作物,1400万亩的种植面积在用肥、用药上都有着巨大的挖潜空间。

 

品质种植成共识,特肥需求稳步增长

 

近年来果业都在从求“量”转变为求“质”,柿子也不例外,产业转型升级也在加速。

 

随着国家倡导科学化种植、专业化种植、机械化种植以及绿色、有机、生态、健康生活理念的深入推进,农户已经逐步意识到品质好不愁卖、优品优价的重要性,品质种植在农户中间已成共识。例如近年来,恭城在提高月柿数量的同时,也注重引导农户在质量上提升。


13-4.jpg


因此,近几年在柿子产区,具备松土改土、调酸调碱、健壮植株、抗旱抗逆、保花保果、亮色增甜、提质增效的功能型特肥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腐植酸、氨基酸、海藻肥、鱼蛋白、中微量元素肥料、微生物菌剂等功能性特肥产品在种植户特别是基地大户中间逐步得到认可,成为刚性投入,用于转色、膨果、增甜,市场前景广阔。

 

董桂明也直言,柿子产业的未来一定是走品质种植之路,恭城等主产区都不再以扩面积为目标,都转向注重柿子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开始向品质要效益。

 

但是特肥产品要想在柿子上获得长足的增量,企业首先还是要把柿子的需肥规律摸透,研发出针对性的长线产品;其次,需要进一步改变和深化农户对功能性肥的认知,实实在在做出效果,根据柿子的施肥规律制定出科学的施肥方案,并做好技术服务,才能持续上量。


13-5.jpg

 

登记产品达56个,有效成分和防治对象比较单一

 

柿树也是病虫害易发、高发的一个树种,这也意味着1400万亩种植面积下的农药市场容量也非常大。

 

资料显示,柿树病害主要有柿角斑病、柿圆斑病(柿子烘)、柿炭疽病、柿白粉病、柿疯病、柿黑星病、柿红叶枯病、柿灰霉病、柿干枯病、柿白纹羽病、柿煤污病、日灼病、冻害(霜害)等;虫害主要有柿小叶蝉(柿斑叶蝉、柿血斑小叶蝉)、柿蒂虫(柿实蛾、柿食心虫)、折带黄毒蛾(黄毒蛾、杉皮毒蛾、柿黄毒蛾)、舞毒蛾(秋千毛虫、赤杨毛虫)、褐点粉灯蛾(粉白灯蛾)、龟蜡蚧、柿绵蚧(柿绒蚧、粉蚧、毛毡蚧、绒粉蚧)、柿长绵粉蚧、柿星尺蠖(大斑尺蠖、豹尺蠖、大头虫、叶尺蠖)、柿广翅蜡蝉、柿梢鹰夜蛾等。

 

截至2023年12月28日,我国批准在柿子上登记的农药产品有56个,单剂55个,混剂1个。其中,杀虫剂产品8个,杀菌剂产品26个,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22个。杀虫成分主要有噻嗪酮、螺虫乙酯;杀菌成分有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用于植物生长调节的有1-甲基环丙烯和乙烯利。涉及水分散粒剂(26个)、水剂(18个)、悬浮剂(8个)、水分散片剂(1个)、微囊粒剂(1个)、发气剂(1个)、粉剂(1个)等7种剂型。56个登记在柿子树上的农药产品主要用于防治介壳虫、炭疽病等病虫害以及催熟和保鲜。

 

从数量上来说,在柿树上登记的产品数不算特别少,但是主要是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剂型水分散粒剂最多。但在病虫害防治上,登记的有效成分较为单一,如杀虫成分只有噻嗪酮和螺虫乙酯,这样使得虫害极易产生抗性,不利于虫害的长期防治;而且防治对象也很单一,全部用来登记防治炭疽病和介壳虫,对其他病虫害关注很少,长期来看不利于柿子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当然,这也是今后植物保护科研院校、农药生产企业需要加强和突破的一个领域,也意味着农药企业在柿树上还有巨大的登记空间。

 

目前农药层面的增量空间主要是炭疽病、麻叶病(角斑病)真菌、细菌性病害的防治上,真菌细菌兼治的西大华特细刹®、安道麦辉润®都对炭疽病、麻叶病防治有着突出的防效,也都深受农户的认可,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市场占比逐年增长。

 

董桂明指出,柿子的种植面积是足够大,在病虫害防治上也没有什么技术门槛,但是种植管理比较散,企业无法获得良好的上量预期。同时,相比柑橘等热门水果,柿子在农资需求上的热度不足以引起企业的重视,再加上团队精力有限,自然就很少有企业投入专用药剂产品的研发。当然,足够大的面积下,柿子未来的挖潜空间是无限大的,关键是要看企业能否为此组建起专业的技术、营销、服务团队,开发出针对性的产品和方案,即是否足够聚焦、舍得投入。